”卫峥面向诸子百家自问自答,座上的孟子一听脸色微变,在场的诸子都是饱学之士,卫峥没有直接点名道姓,但明眼人都听得出所谓拙劣者便是暗指儒家主张仁义礼乐的治国之道。
为了证明论断,卫峥拿出两个事物比喻道:“和氏之璧,不饰以五彩;随侯之珠,不饰以银黄。”
和氏璧在当今天下可谓是鼎鼎大名,自己的师兄张仪还在楚国的时候便被昭阳令扣上一个偷玉的名头而无辜躺枪,差点被打死了,楚国混不下去这才去了秦国。
卫峥说出这天下间有名的珍珠美玉都是没有任何修饰的纯天然之美,在这争鸣台上说出来,意思便是告诉诸子百家一个事实,世间美好的事物不需要任何修饰,所以,但凡需要修饰的东西,便是说明其本质是不好、不美的。
卫峥在这儒法之争上的人性辩论说出来,便是间接告诉所有人,人性人心若是需要用仁义礼乐、用文采来加以装饰,那就说明人性的本质便是不好,所以需要修饰物来掩盖他的污点,让人们以为是好的,实际并不是。
这下所有人都明白卫峥为何开场便要引出儒家的经典。
这么一来,等于是拿起了儒家的棍棒敲向了儒家的脑袋,如此反将一军对儒家而言简直是致命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