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接着说:“古人饮茶,看重水之来源,他们认为一壶茶的好坏与烹茶之水密切相关。而我作为茶道中人,不敢自称高手,自然异常讲究水质,丝毫马虎不得,即使耗时费力,需要斗智斗勇,也要取得活水,烹得好茶。
我之烹茶,独独钟情于金沙泉水,因而常遣僮仆前往金沙寺去挑水。僮仆不堪路途遥远、往返劳顿,于是取其它河水代之,妄图糊弄我,但很不幸被我识破。于是,我就想到了一个巧治偷懒僮仆的妙招,准备两种不同颜色的桃符,分别交给僮仆和寺僧,每次去金沙寺取水的时候必须互相交换桃符,这样想偷懒的小把戏也就无用武之地了。”
“我大宋的智斗高手诞生了!”文妃夸道。
“还有呢?”
“眉山东坡翠竹是我创制的一款绿茶。北宋嘉佑二年(1057),家母病故,办完丧事后,兄弟二人上峨眉山还愿,路经万年寺后山坡,发现了一种叶片丰厚细长、微向内卷、叶片上有一道清晰叶脉、状似翠竹竹节的茶叶。我见之大喜,知此树便是唐时生产贡茶的茶树。于是我急忙采摘了一大包鲜叶,回家后,经过精心的煎、揉、焙、晾、晒等环节制成了上品茶叶,并请父亲和兄弟品尝。父亲和舍弟细啜慢品之后,连呼好茶好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