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神话的第一批古书籍记载例如先秦时期的《山海经》和《楚辞》虽然《说文解字》记载西周末年的周宣王太史籀所作著作中有娲字,但已亡佚,仅作传言。尽管二书中的记载还比较模糊朦胧,但今人多肯定其以造人为职能的始母神神格意向。袁珂先生就将《楚辞·天问》中的女娲有体,孰能匠之理解为女娲作成了别人的身体,她的身体又是谁作成的。丁山先生则更为明确地认为这两句话说明:至少在战国时代天朝人固已盛传女娲造人的故事了。
至于《山海经·大荒西经》中: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化为神,处栗广之野,横道而处的记载,袁珂则以晋人郭璞注为解:或作女娲之腹。又云:女娲,古神女而帝者,人面蛇身,一日中七十二变,其腹化为此神。并以汉人许慎和刘安的话作为参证。丁山也认为这显然又是孕毓人类的寓言。尽管如此,这些记载当中仍然没有明面提出女娲造人的说法。
除了造人之外,先秦典籍中女娲为乐器始神发明瑟、笙簧、埙等的记载也应该是女娲造物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这似乎尚未引起学者们的足够注意,尤其是它在移位到文学中的浪漫题材,更是缺少关注。《礼记》与《帝王世纪》、应劭《世本·作篇》作女娲作笙簧,可见孔疏不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