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南下投明的人马,经过一路上的折损之后,当在七千上下,其中近五千其实是汉人。
这一点他们都很清楚,毕竟逃亡的主力,就是板升城人马。
初入关时,大同上到官吏,下到军民,都以为这只人马定然以蒙人为主。
有了集市,双方接触多了之后,方知多为汉人。
这样一来,大明官民的态度可就有些变化了。
对于蒙人,普通军民多是愤恨,只是如今不再为敌,那就客客气气地打交道,有点敬而远之的意思。
至于从塞外回归的汉人,大多数人则是不屑和鄙视的。
认为他们投靠鞑虏,已然辱没了祖宗,要不是跟着也先子嗣内附,定然是要治罪的。
甚至不少官吏也持此态度,除了年富。
听说年富曾在公开场合表过态,说跟着瓦剌南投大明的汉人,其人可怜,其情可悯,既已迷途知返,就仍是大明子民。
据门达打探回来的消息,年富能有这番肚量,当与他曾在冀南、鲁东任过职有关。
这些地方既有朝廷马政扰民,更有官绅侵吞田地,年富深知,百姓若不是到了活不下去的地步,是不会远走塞外的。
只是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