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大人指教。”
府台说“本官来四洞四天,天天杀牛做瘪款待我们,我提议把四洞南江的地名改为四脚牛名号,免去皇粮,每户交一担柴为税,大家说好不好呀?
众人齐声说“多谢大人的好意!”
从那时起,南江河流域就叫“四脚牛”的名号了。
也有人说“四脚牛”是个传统组织,起源于一次“倒牛盟誓”的结款活动。众多成员村寨和周边山峦等,组成了类似于“牛的四只腿”的地理形状,是为黎平府的南江、水口、古帮、龙额、高青、高岩一带,“四脚牛”由此得名,寓意为团结、力量。
随后,各脚的村民凑集银两,南江、水口两脚去佳所买得羊角岩坡右边冲榜上一片山林。岑岜、龙额、地坪、滚懂等村去长春买了长春至潘老的那片山林作砍柴基地。
每年的冬天,各脚(保)派人去山上砍柴,挑到黎平城外,交进指定的柴坊。初期两年,官府派专员递交验收,后两年官员躲懒,也不验收柴火了,吩咐各保的交柴人扯杠子,直接去报数即可。
老百姓之中,我心各异。老实的保,一担柴,一根杠子。狡猾的保,一担柴交上根杠子,一担抵几担,一传十,后人仿前人,柴税数量逐渐减少了。